最近對昆蟲、生物和植物開始感興趣遂開始研究,發現神對每個創造都如此精妙,不管是宏觀的宇宙還是微觀的細胞,都能看到神對人的普遍啟示。就像聖經裡馬太福音 6:29:“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
到了上海昆蟲博物館、上海大自然野生昆蟲館和上海自然博物館,發現上海昆蟲博物館和上海自然博物館的前身也是傳教士建立並延續下來的,遂整理其歷史如下。火大的是政府又把十字架、耶穌基督的福音從這些展館中挪去,而且上海自然博物館還展出了人猿進化等,想送他們一句話:你才是猴子變的!
一、震旦大學
校址:中國上海市黃浦區蒲西路221號。
震旦大學(英語:Aurora University)是法國天主教會在中國上海震旦公學的基礎上創辦的大學。中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後停辦。
歷史沿革
1903年2月27日,法國天主教會在徐家匯天文台舊址創辦震旦學院,由耶穌會獎學基金提供支持,馬相伯神父為創始校長[1]。震旦是印度對中國舊稱,英、法文校名分別為Aurora University和Université l’Aurore。法國在1880年就想[2]就建立一所培養法-漢口譯翻譯的機構,因此就想通過法國大使和當時已經管理了聖依納爵公學的耶穌會辦一所學校。但是一直到1898年[3]總督李鴻章派遣馬相伯回到歐洲,學校才募集到足夠的資金。馬相伯希望能夠辦起一所達到西方大學水平的學校。在土山灣的法國傳教士和聖依納爵公學為他在老徐家匯天文台提供了一個房間,1903年2月27日學校就開學了,一開始只有24名學生,耶穌會的P. François Perrin任副校長,另外還有兩個學院教父協助。
1905年,耶穌會派法國籍耶穌會士南從周任震旦學院教務長,廢除學生自治,引發學生集體退學。馬相伯率眾中國教員辭職,別辦復旦公學。
1908年,震旦大學遷盧家灣呂班路(今魯班路),占地一百零三畝。
1914年改為六年制,分設博物醫學、法政文學、算術工程3科。即後來的醫、法、理工3個學院。講授均用法語。學生來源多為徐匯公學(現徐匯中學)及各地天主教會辦的學校畢業生。
1915年起院長需由羅馬耶穌會總部任命。
1932年改稱震旦大學,聖伯多祿教堂落成。
1937年美國聖心會在蒲石路(今長樂路)創設震旦女子文理學院(現向明中學),名義上屬震旦大學,實際財政、行政、教學完全獨立,教學語言為英語。
1947年增設文學院。
1951年2月1日開始,傳教士退出學校,天主教會停止撥給震旦大學經費。
1952年10月高校院系調整,震旦大學撤銷,醫學院和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合於原址組建上海第二醫學院。其餘學院分別併入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師範學院、華東化工學院、華東政法學院、上海財經學院等校。現為重慶南路227號和280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校舍。
在臺灣的上海震旦大學校友後於台北市杭州南路成立震旦之友協會,並興建「震旦中心」大樓,現為耶穌會管理。
校園
震旦大學校園即今上海市黃浦區上海交通大學盧灣校區,被南北高架路分為兩部分,西區(重慶南路280號)現存原圖書館(建於1936年,鋼筋混凝土結構,現代派風格,現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此外原上海聖伯多祿堂亦在校園內(已遷址新建),東區(重慶南路227號)現存原學生宿舍一舍、四舍和八舍(分別建於1908、1916和1919年,現為黃浦區文物保護單位,名稱為震旦學院舊址),其北側的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健康科學研究所(重慶南路225號)即原震旦大學博物館(建於1930年,磚混結構,裝飾藝術派風格,現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歷任校長
姚纘唐(Henry 1915-1923)
帥理藹(Seellier 1923-1927)
桑黻翰(Lefelvre 1927-1931)
胡文耀(1932-1952)[4],實際為才爾孟(Georgius Germain,1932-1947年)
著名校友
何振梁 國際奧委會委員
蔣丙然 知名氣象學家
王振義 內科血液學專家
潘承誥 巴黎大學物理博士,指導老師為瑪麗·居禮
劉吶鷗 台灣日治時期小說家
陳佐舜 嶺南學院校長
參考資料
清光緒二十八年(西元一九○二),梁啟超、蔡元培、張元濟等先後從馬相伯司鐸(良)習拉丁文,蔡並派其所任教之南洋公學學生二十四人就讀。馬氏乃決意自辦大學。翌年二月,創辦震旦學院於上海徐家匯舊天文臺一小樓內,三月一日正式開課。胡敦復、貝季眉、項驤、馬君武等皆當時學生,有遠從川、滇、晉、陝前來問業者。初僅授哲學及拉丁文,旋由耶穌會士二人授英、法語。馬氏自任監院,手訂章程;學校行政由學生任之,行學生自治制。所定課目有語文學、象數學、植物學、致知學。時所重者為文學與科學,採歐洲名著為課本,並施行軍訓,實習打靶,聘法國軍官教習。三十年學生人數復增,延耶穌會南從周司鐸任總教習。時于右任避清廷通緝,自陝抵滬,以劉學裕之名入學。三十一年(一九○五)春,馬氏養疴,南教總習盡改舊章,學生抗不從命,馬氏為避免師生衝突,辭職而去,震旦遂暫停辦。
于右任奉馬司鐸命,與同學葉仲裕等謀另覓新校舍,嚴復、熊師復、袁希濤等來相會,馬氏遂與彼等聯名啟事,別立新校,更名曰復旦公學。八月正式復課,以南匯李杕司鐸總校務,然不久,大權又落外國教士手中。三十四年(一九○八)四月,震旦學院由徐家匯遷至盧家灣呂班路,購地一百零三畝,改由韓紹康司鐸主持校務。宣統二年(一九一○)孔明道司鐸繼任。民國元年北京政府准予立案。三年八月,南道煌司鐸繼任校務長,始分文學法政科、醫學科及理工科。此後校務長屢易其人。迄至民國十八年,擴充實驗室,改建大禮堂。是年慶祝建校二十五周年,典禮至為隆重。十九年,自然博物館由徐家匯遷至校內。二十一年,聖伯多祿教堂落成,成立校董會,推馬氏為董事長,教育部准予立案,聘胡文耀為校長,至是改稱震旦大學。
民國二十六年復於蒲石路增設女子文理學院,分文學、教育、社會、家政等系。抗戰期間,該校因位於租界,未遭日軍侵入,繼續上課。三十六年夏,增設文學院,並改稱校本部為震旦大學第一部,以震旦女子文理學院為震旦大學第二部。迄至三十八年上海淪陷前,該校計設四學院:法學院,下設法律學系及政治經濟學系;理工學院,下設數理系、機電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化學系;醫學院,不分系,另設牙醫專修科;文學院,下設中國文學系、拉丁文系及法國文學系。而第二部之學系皆屬於文學院。四十年七月,中共接收震旦,翌年七月被勒令停辦。
詳細歷史
新創—震旦學院
1902年,馬相伯接受了蔡元培等人的建議,在上海創辦大學,將學校定名為震旦,意謂「中華曙光」。 1903年2月28日震旦學院正式成立。耶穌會讓出徐家匯天文台,為震旦提供食宿處,並派出一些傳教士擔任教師。 1903年3月開始上課,學生20人,馬相伯任院長。
到震旦求學的人數增加很快,到1904年初已經增加了4倍。隨著學員的增加,馬相伯求助耶穌會幫助擴大和發展這所剛起步的新學院。從安徽調來的耶穌會傳教士F·佩林成為教學研究負責人,他為學院籌集了許多教學設備,用以將中國經典著作譯為西方語言,將西語教材譯成中文。 1905年,馬相伯與耶穌教會之間就課程設置和校務管理發生的衝突,同年8月,馬相伯離開震旦,另創學院–復旦公學(後來的復旦大學)。
震旦學院入學人數在1906年達172人。 1907年,震旦著手在盧家灣區建立一座校園,新校舍佔地共約17英畝,位於呂班路(今重慶南路)兩側。 1908年,傳教士P·H·阿萊任震旦教務長時,設置了一套密集課程。在新的教學大綱中,震旦以法國的學士學位教程為楷模,提出一套三年制預科教程、一套三年制高級教程。高級教程分文理兩部分,培養目標是讓學生取得相當於法國碩士學位的證書。在傳教士阿萊之後的幾位校長任職期內,震旦大學後來分設了文學院、法學院、醫學院和理學院4個獨立的學院。由於掌握法語知識的中國學生人數甚少,震旦大學在30年代起,要求學生參加為期一年法語強化學習,此舉為震旦的學生進一步深造打牢了基礎。



崛起—震旦大學
根據民國政府教育部的相關規定,1932年震旦學院以私立「震旦大學」名義正式註冊登記。 1937年秋,震旦創立了一所獨立的女校,即震旦女子學院,院址在蒲石路(今長樂路)。到1939年9月,震旦女子學院共有一、二年級學生120人。
從1912年起,震旦開始授予理學碩士學位,不久建立理科專業,並從1916年起授予工程學位。震旦於1932年註冊時,理科改名為理工學院,分設數理學、機電工程、建築工程學、化學工程學4個系,學制都是4年。工程學畢業生在鐵道、礦務、化工、電力和船舶製造等工業部門取得職位,數理專業畢業生進入中國的大學和研究所,另有許多畢業生赴法國繼續深造。
30年代初,到震旦求學的外籍學生人數越來越多,1933年有52名外籍學生入學。 1934年震旦共有來自22個國家的外籍學生113名。
1934年震旦大學建起一座教堂,與震旦博物院對面相望。教堂南面的空地為運動場,運動場南邊的大禮堂建於1928年,靠近呂班路。震旦曾計劃利用禮堂周圍的場地建造長度為450英尺的大學生大樓。由形狀相同的東西兩側樓與中心大樓連成一體。然而只有東樓完工,長60米,寬17米。這間樓房在1936年完工時,《遠東評論》讚美是校園裡「最漂亮、最現代化的大樓」。校圖書館也設在這裡,佔據了整個二層樓面,可以存放27.2萬冊書,顯得十分寬暢,因為1936年時藏書約13.6萬冊。二樓設置兩間閱覽室,學生閱覽室有214個座位,公共閱覽室有50個座位。
震旦大學醫學院
為了發展醫學教育,震旦於1909年在聖瑪利亞醫院(即廣慈醫院,今瑞金醫院)設置兩年制的醫學預科,1912年制定了五年制的醫科教學大綱,1917年授予第一批醫學博士學位。聖瑪利亞醫院作為震旦的附屬醫院,震旦的每屆畢業班中第一流的學生被選撥到這所醫院做實習工作。震旦也為學生提供另一個較小的醫院,即聖安東尼醫院(仁愛醫院),作為門診實習場所。 1934年,震旦在聖瑪利亞醫院內又設立了一所護士學校。
震旦大學附設醫院—-廣慈醫院
震旦大學醫學院的目的是,用優良的法國醫學傳統培養中國臨床醫生,但是標準的要求非常高,到1934年該學院畢業的醫生總共才89名。儘管自1932年起入學人數增加,年均招生55名,但由於淘汰率太高,平均每年僅有25至30名醫生畢業。 1947年醫學院學生人數達290人。此時,震旦大學醫學院畢業生在中國的40多所醫院中取得了支配地位。在教會創辦的醫院中,75%以上的醫師都是震旦大學醫學院的畢業生。
聖瑪利亞醫院在1909年之前只有4幢簡樸的樓房以及50張病床,此後發展為中國主要的大學教學附屬醫院之一,到30年代中期已擁有700張病床,其中400張病床是專為窮人設計的。在按計畫建造的主要大樓中,1908年建成的聖文森特大樓提供了治療900名窮苦病人的場所,1922年建成的兩幢樓房用於治療女病人,1930年建成了一幢隔離病房大樓。
震旦大學法學院
震旦大學也設立了法學院,1917年開始授予碩士學位,1920年起授予法學博士學位。辛亥革命後,清朝法規一度仍在發揮作用,這時震旦加強了法國式法學教學,以便使學生熟悉西方法律文化。 1928~1931年,當中國政府開始重視並採用、吸取西方法律時,震旦則首創了四年制法學教程。教程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用中文講解,注重實踐,講授中國的法律、制度及其歷史。同時開設的第二部分課程以法語講解,對歐洲流行的比較法學及法國法律進行嚴格訓練。在實施4年教學計畫的最後階段,震旦要求學生提交一篇關於中國法學或比較法學的論文。
1932年法學院改組,設2個系,法學系和新成立的政治經濟學系,後者可授予政治學或經濟學碩士學位。這個新建的系全用法語講授,並為中國外交部門造就未來的外交官而增設了國際法和外交史等特別課程。
1932年後,法學院學生逐年穩定增加,到40年代後半期,學生總數超過350人。由於教學要求嚴格,1940年只有40%的學生能夠從學校順利畢業。法學院畢業生在中國政府部門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地位,在外交部、司法部以及銀行金融與商業中的表現尤為出色,在馬來西亞、印尼和暹羅(泰國)等海外華僑社會中從業者為數也不少。
震旦女子文理學院
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於1937年創設,地址在長樂路(今上海社會科學院)。雖然與震旦大學同屬一個懂事會,但在管理和經濟方面是完全獨立的。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分設文學院及理學院兩院共7個系。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文學院的必修課目有:國文、英文、外國語、自然科學、歷史、教育、藝術、家政學、體育、戰時救護訓練;理學院的必修課目有:國文、英文、外國語、自然科學、數學、戰時救護訓練。以上為統一必修課,此外依學生所屬系別,另設主係必修課。該校採用美國式教學法。經費由天主教美國聖心會修院提供,教學語言為英語。曾在該校任教的著名教授有錢鐘書、趙國材、黃樸、趙爾謙等。
結束
儘管震旦大學在1945年被日本人徵用,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逆境期間,震旦大學始終堅持辦學,並繼續發揮作用。戰後,震旦大學並未擺脫困境。身為私立學校,震旦受制於經費來源,不可能像國立大學那樣免除學費,但還是為學生提供伙食津貼。受40年代後期中國政治經濟情勢惡化的影響,震旦在財務方面的問題變得極為嚴重。
震旦大學教學大樓
1952年,中國整頓高等院校,取消了私立院校。震旦各院系分別被併入了的復旦、華東師大、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等院校。
二、震旦博物院
震旦博物館的前身,是19世紀由法國耶穌會神父韓伯祿(Pierre Heude)創建的「徐家匯博物院」。這是中國第一批自然歷史類博物館之一,收藏包括哺乳動物、貝類、昆蟲與人類學文物。
韓伯祿與他的傳教同仁,在華採集與記錄大量標本,並發表學術著作。他的工作為中國自然分類學奠定基礎。
1914年,該館擴展為「震旦博物院」,附屬於震旦大學。1950年代起,震旦學術資源被中國科學院接收,成立「中科院上海昆蟲研究所」。
2004年,上海昆蟲博物館重新開館,延續傳教士的學術精神,也展現新中國科研成果。

韓伯祿神父(P. Heude)人物介紹
韓伯祿(Pierre Marie Heude, 1836–1902),法國耶穌會傳教士、自然科學家。1868年來華,定居上海徐家匯。他精通動物分類學,特別對貝類、哺乳類與昆蟲有深入研究。
他創建了「徐家匯博物院」,並親自編輯圖鑑與科學論文。他採集的標本廣泛分布於長江流域與華東地區,是中國早期自然科學資料的重要來源。
他的代表作如《中國貝類圖譜》(Conchyliologie fluviatile de la Chine)、《中國哺乳動物圖鑑》等,至今仍為博物分類研究所參考。
韓伯祿代表著作簡介
書名(中文) | 原文書名 | 出版時間 | 簡介 |
---|---|---|---|
《中國貝類圖譜》 | Conchyliologie fluviatile de la Chine | 1876–1885 | 系統記錄中國淡水貝類,附有手繪插圖,是亞洲最早的貝類學專著之一。 |
《中國哺乳動物圖鑑》 | Mammifères de la Chine | 1890年代 | 包含標本採集、物種描述與分類,是早期華南哺乳動物研究的核心資料。 |
《震旦博物院報告》 | Mémoires concernant l’Histoire naturelle de l’Empire Chinois | 系列出版 | 發表大量昆蟲、軟體動物、鳥類等研究,多為博物館館藏資料整理。 |
韓伯祿與中法耶穌會科學體系時間軸
年份 | 事件 |
---|---|
1836 | 韓伯祿出生於法國 |
1868 | 韓伯祿來華,定居上海徐家匯 |
1872 | 創建徐家匯博物院,致力動物標本收集與分類 |
1876–1885 | 發表《中國貝類圖譜》,成為亞洲早期分類學經典 |
1890年代 | 編輯《中國哺乳動物圖譜》及震旦博物院學報 |
1902 | 韓伯祿去世,由耶穌會同仁接續其工作 |
1903 | 震旦大學創立,成為教會高等教育基地 |
1914 | 在韓伯祿基礎上,成立震旦博物院 |
1950年代 | 標本與資料轉入中科院,延續研究命脈 |
韓伯祿神父參與創建或貢獻的重要機構一覽表
機構名稱 | 成立時間 | 性質 | 與韓伯祿的關係 |
---|---|---|---|
徐家匯博物院 | 約1872年 | 中國首個自然歷史博物館 | 創始人,主持所有標本採集與分類工作 |
震旦博物院 | 1914年(韓去世後延續) | 教會學術博物館 | 基於其標本與學術體系擴建而成 |
震旦大學 理學部 | 1903年(創校時設立) | 教會大學理科教學部門 | 提供學術標本、支持課程研究 |
《震旦博物院報告》(Mémoires) | 約1880年代起 | 學術出版物 | 編者、撰稿人,系統整理中國物種 |
三、震旦大學與震旦博物院的關係概覽:
項目 | 震旦大學 | 震旦博物院 |
---|---|---|
創建時間 | 1903 年 | 1914 年 |
創辦者 | 法國耶穌會 | 法國耶穌會 |
所屬關係 | 主體教育機構 | 附屬學術機構(理科延伸) |
功能 | 高等教育(文、理、法、醫) | 自然史與考古學研究與展示 |
隸屬結構 | 是母體大學 | 是大學的附屬博物館 |
學術貢獻 | 培養中國近代最早一批科學人才 | 收藏與研究中國本土動物與人文標本 |
🔍 詳細關係說明:
📌 一、同源於法國耶穌會的教育與科學體系
- 法國耶穌會自19世紀中葉在上海徐家匯建立傳教基地,逐步擴展為教育、科學、出版機構。
- 震旦大學為該系統中的高等教育中心,博物院為其科學研究延伸與標本展示基地。
📌 二、震旦大學設有理科與醫學系
- 博物院最初是為服務震旦大學理學部(特別是動物學與地質學)與醫學院的教學與研究需要。
- 教授與學生可在館中實地觀察、分類與記錄標本,這種「理論+實證」教學是當時非常先進的模式。
📌 三、韓伯祿神父的工作為兩者奠基
- 韓伯祿神父(P. Heude)早在大學成立前已創建徐家匯博物院,並開展動物學研究。
- 他過世後,耶穌會將其館藏與學術精神延續,建立更具規模與制度的「震旦博物院」,納入大學體系之中。
📌 四、共同命名的「震旦」含義
- 「震旦」為古代對中國的稱呼(來自梵語“Cīna-sthāna”),耶穌會以此命名大學與博物館,象徵在華建立中國本土化的學術機構。
- 這也表現出傳教士不只為宗教,也強調科學教育與本地知識建構。
🧩 歷史脈絡補充:
- 1903:震旦大學創立
- 1914:震旦博物院成立,為大學提供研究資源與實習平台
- 1952:震旦大學被併入復旦大學與華東師範大學
- 1950年代:震旦博物院部分標本、資料歸入中科院各所,特別是上海昆蟲研究所、古脊椎動物所等
✅ 小結:
震旦博物院是震旦大學的學術延伸與自然科學基地,是震旦大學理科教育的一部分,也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學術性博物館之一。
PS:上海自然博物館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868年由法國天主教神父韓伯祿創立的徐家匯博物院(中國最早的博物館,1933年更名為震旦博物院),以及1874年由英國人辦的亞洲文會上海博物院(隸屬於大英博物館皇家學會,解放後改名為上海博物院)。 1956年,在震旦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院的基礎上,上海自然博物館正式成立。 2001年,上海自然博物館撤銷建制,歸併入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計畫於2007年正式立項,2009年6月26日破土動工,2015年第二季對外開放。
以下圖片在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拍的,兩層樓一共,不大但可以帶孩子一起了解神奇妙的創造之工。























如欲了解更多請繼續第二頁。
Leave a Reply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