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英中學舊址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義慈巷15號,蘇州市第五中學內。建於民國年間,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萃英書院成立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由美國基督教北長老教會傳教士海依士博士創立。先在蘇州城內數地陸續辦學,1904年更名萃英學堂並遷入閶門外上津橋石排巷,後來因經費問題一度停辦。 1911年恢復辦學並改名萃英中學,海依士任首任校長。1937年抗戰爆發後,師生遷至上海加入江浙滬13所教會中學合併的華東聯合中學,1942年華東聯合中學先後遷至浙江、江西繼續辦學。 1945年秋,抗戰勝利後,萃英中學師生遷回閶門外上津橋原址復校。萃英中學在1952年與1942年創立的聖光中學合併,形成現在的蘇州市第五中學。蘇州市第五中學校,是蘇州市辦學歷史最長的高中,2005年5月,原蘇州市虎丘高級中學併入蘇州市第五中學,學校撤銷初中部,組成新的蘇州市第五中學校。

萃英中學是蘇州教育史上由外國教會最早建立的一批教會學校之一,其教學理念先進,人才輩出,葉楚傖曾題詞為「盡東南之美」。

萃英中學舊址主要包含校內的萃泓樓、萃澤樓、萃英樓、萃淵樓四棟建築,均建於1921年至1933年。

萃泓樓:建於1921年,二樓歐式青磚建築,設迴廊、鐵欄桿,2009年整修。
萃澤樓:建於1921年,二樓紅磚建築,西式門樓,2006年整修。
萃英樓:建於1922年,二樓紅磚建築,有飄窗及鏤空陽台門樓,2008年整修。
萃淵樓:建於1926年,至1933年擴建完成,三層紅磚建築,北面為禮堂,設觀禮堂。萃淵樓曾遭日軍轟炸毀損,後修補。

一、創辦人簡介:海依士博士(Dr. J. N. Hayes)

海依士博士為美國北長老會(Northern Presbyterian Mission)派遣來華的傳教士與教育家,出生於十九世紀中葉,自年輕時即致力於教育與宗教事業。

  • 1892年,他首次來到中國蘇州,創立「萃英書院」,成為蘇州地區最早的現代中學之一。當時他自美國攜來一口製於1885年的青銅大鐘,安置於校園中,作為課程鐘響,象徵紀律與現代教育秩序的建立。
  • 海依士提倡西式課程制度與倫理教育,首創文理分科教學,引入時間觀念與管理制度,被譽為蘇州近代教育的奠基者。
  • 他任教及擔任校長數十年,直至七十高齡才返回美國,畢生奉獻給蘇州的教育事業,深受師生敬仰。

二、學校沿革

(一)萃英書院時期(1892–1904)

  • 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海依士博士於蘇州葑門十全街租用民宅,創辦「萃英書院」,首期僅招收5名學生,開啟了蘇州地區中學教育的先聲。
  • 書院以現代教學為導向,注重文理並重,並引入嚴格的作息制度,奠定規模雖小但理念先進的教育樣式。

(二)萃英學堂時期(1904–1911)

  • 1904年,學校更名為「萃英學堂」,遷至閶門外上津橋石排巷。
  • 在校務艱難之時,海依士仍堅守崗位,維持教學,並致力於爭取社會資源支持校務。

(三)萃英中學時期(1911–1952)

  • 1911年,透過庚子賠款與社會捐助,在上塘橋潮州會館舊址重建校舍,校名定為「萃英中學」。
  • 此階段為校史發展黃金期,陸續建成多座紅磚歐式教學樓,包括萃泓樓、萃澤樓、萃英樓、萃淵樓,以及校內禮堂「思海堂」,皆成為今日市級文物保護建築。
  • 校訓「誠、仁、勤、樸」源於此時期,彰顯品格與知識並重之辦學宗旨。

(四)抗戰遷校與合併(1937–1952)

  •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萃英中學遷往上海及華東聯合中學,後輾轉浙江、江西等地繼續辦學,至1945年抗戰勝利後返回蘇州原址復校。
  • 1942年,愛國將領張治中於重慶創辦「聖光中學」,戰後遷入蘇州。
  • 1952年,萃英中學與聖光中學合併,統一由蘇州市政府接管,正式更名為「蘇州市第五中學」,沿用至今。

(五)現代改革發展(1952至今)

  • 2005年,原虎丘高級中學併入蘇州五中,學校轉型為全高中體系,初中部撤銷。
  • 學校堅持品質辦學,融合歷史與現代,持續發展為具有文化底蘊與時代精神的名校。

三、教育特色與社會評價

  • 中國近代教育先驅之一:萃英書院的創立標誌著蘇州中學教育從私塾向現代制度過渡,具有歷史性意義。
  • 文理分科制度首創者之一:率先實行科目分流,引導學生按興趣發展學科方向,為今日教育制度奠基。
  • 深受政界與教育界肯定:民國教育部長王世杰讚譽其為「蘇校先河」,葉楚傖稱其「盡東南之美」,可見其聲譽之高。

四、歷史建築與文化資產

現今校址位於姑蘇區義慈巷15號,校園內保存有多座民國時期建築,均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 萃泓樓:建於1921年,為校長辦公與住宿樓,二層紅磚結構,已於2009年修復。
  • 萃澤樓:建於1921年,具拱門與陽台特色,2006年整修。
  • 萃英樓:建於1922年,紅磚牆體、格局典雅。
  • 萃淵樓與思海堂:1926–1933年間興建,內部設有可容納百人之禮堂,抗戰時期曾毀,後修復。
  • 古鐘苑:銅鐘原為創校時海依士自美攜帶之校鐘,鐘樓於1985年拆除,2001年重建古鐘苑以供紀念。

五、關鍵時間軸

年份事件概要
1892年海依士博士創辦萃英書院於葑門十全街
1904年更名為萃英學堂,遷至石排巷
1911年遷至上塘橋重建校舍,定名「萃英中學」
1921–1933年歐式紅磚校舍與思海堂陸續建成
1937–1945年抗戰遷校,輾轉多地辦學
1952年與聖光中學合併,更名為蘇州市第五中學
2005年虎丘高中併入,學校轉型為全高中體制

0 replies

Leave a Reply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